時間:2017-09-05 00:00:00 點擊量:
穿黃隧道計劃在濟濼路北首的濼口浮橋附近建設
2005年,濟南首次提出建設濟濼路北穿黃河隧道的設想,隨后歷經(jīng)多次“即將開建”到一度“被取消”的傳言。隨后,“擱淺”許久的“穿黃隧道”項目又重新提上日程,并寫入濟南市“十三五”規(guī)劃中。據(jù)悉,關于穿黃隧道的建設主體也隨之一度發(fā)生變化。有內部人士透露,該項目起初在山東交運集團,后來因為鵲山龍湖整體開發(fā),“打包”給了山東黃金集團。此后又因鵲山項目的變動,轉回政府部門負責。據(jù)了解,目前,隧道的建設主體并不是濟南市交通部門,而是濟南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,建設資金則來自國有(非財政)投資。
相關專家透露,濟南穿黃隧道的埋深約在水下60米左右。水下施工難度有多大?水下穿越黃河如何能做到?建成后如何保障水不滲透?帶著這些疑問,記者近日探訪了水下大直徑穿越的南京長江隧道,看看隧道是如何建成的,并就濟南穿黃隧道的困難咨詢了相關專家。
“懸河”下施工,如何保證不滲水
濟南穿黃隧道到底難在哪?據(jù)透露,濟濼路穿黃隧道位置定在濼口浮橋附近,位于黃河河道兩岸線段距離最短的位置,也就是常規(guī)意義上最窄的地方。根據(jù)初步規(guī)劃,濟濼路黃河隧道工程為城市主干道,隧道總長3.68千米,其中,盾構段長2.56千米。隧道采用雙線雙洞方案,主線為雙線4車道,大中小各型車均能通行,通車時速為每小時60公里,隧道穿行只需要不到4分鐘。由于其全天候通行,每日可通車數(shù)量為21278輛;中期2020年日通車數(shù)量為33506輛,遠期2030年為44177輛/日。據(jù)悉,穿黃段盾構雙管直徑各15.2米,上層通行機動車,雙向6車道,下層分四倉,分別是軌道交通、煙道、縱向逃生通道、管廊。濟南穿黃隧道建成后,將成為國內最“大”穿黃隧道。
曾參與過濟南穿黃隧道論證會的中鐵十四局大盾構公司事業(yè)部部長王華偉介紹,黃河濟南段是黃河下游,河床比市區(qū)地面高4—5米,是有名的“懸河”,對于隧道施工有其特殊性。而水下工程最大的隱患就是水的問題,如何保證黃河水不滲透是工程最大的難點。“黃河濟南段水下主要是粉土、粉質黏土、黏土、中砂等地層,攻克這樣的地質并不是那么容易。”中鐵十四局的大盾構專家陳鵬告訴記者,這樣的地層最容易出現(xiàn)的問題就是糊刀盤,黏土糊在刀盤,刀盤就轉不動,如果加大馬力硬往前推,刀盤的溫度就會迅速升高,有可能會達到200多度,這時候稍有不慎前面的黏土就“熱”成了磚,這樣的話幾乎就會前功盡棄。因此,對于濟南的穿黃隧道,施工方和盾構廠家會一起設計一個適合又獨一無二的刀盤及機器。
盾構機需量身訂制,方向僅有1厘米偏差
對于盾構機,已經(jīng)熟悉軌交建設的濟南市民并不陌生。穿黃隧道也將采用盾構施工法,施工原理也是相似的。不過,軌交施工用的是土壓盾構機,而穿黃隧道用的盾構機為泥水盾構機,也就是說,來不及運輸?shù)脑量梢噪S著泥水盾構機實時送出。陳鵬向記者介紹,隧道開挖后,盾構機在前面施工,其底部的傳送帶會運送來一片水泥預制管片,工作艙內伸出一個圓弧形的“大吸盤”,吸住預制管片后向上旋轉,貼到內壁上,這些管片形成了剛挖掘出的隧道的支撐,確保隧道不因外界壓力而坍塌。組成圓形隧道壁的管片,在盾構機殼體內進行拼裝,精度可達到毫米。盾構機在液壓千斤頂?shù)耐苿酉虑靶校壳斑M2米,便拼裝成一環(huán)新的管片,最終形成一個密封的水泥管道……就這樣掘進、拼環(huán)、再掘進、再拼環(huán),水下隧道在不斷的循環(huán)中向前延伸。此外,盾構機在前進的同時會自動在圓形隧道內架設箱涵,并在箱涵上鋪設預制水泥板,形成未來的路面。
據(jù)悉,整個盾構機需要經(jīng)過反復論證,且要量身訂制。陳鵬介紹,位于蘇州穿越長江的GIL隧道所用盾構機直徑12米多,有3萬余個大小部件,造價近4億元,而濟南穿黃用的盾構機還要再大一些。目前來看,盾構機需要長近150米,重量在4000多噸,約是輕軌小盾構機的8倍之多,直徑能達到15米左右,有5層樓高。
盾構機在地下二三十米處“埋頭”掘進,如何奔向預定目標?陳鵬告訴記者,盾構機集機、電、液、傳感、信息技術于一身,可在不影響地面狀況的條件下,“潛伏”在地下作業(yè)。盾構機組裝結束后,將從始發(fā)井開始挖掘,其方向由盾構機上安裝的導航系統(tǒng)控制,向著既定目標掘進。“方向只要有1厘米的偏差,導航系統(tǒng)就會提示糾偏,不會‘走彎路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