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造業整體質量水平提升空間大
時間:2008-01-06 00:00:00
點擊量:
國家質檢總局12月21日發布的2006年全國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公報表明,去年全國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為79.98,與上年相比提高1個百分點,實現了連續八年穩步提升。
2006年全國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中,標準與技術水平和質量管理水平兩項指標的得分增長明顯,成為2006年質量競爭力指數繼續提升的重要支撐點。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表示,這說明2006年多數行業的整體質量競爭力都有了較大提高。特別是一些好的行業和地區起到了領跑作用。
雖然制造企業的標準與技術水平及質量管理水平顯著提高,但對支撐企業長遠發展的基礎性投入仍需加強。而與質量水平相比,企業在發展能力方面仍需提升。公報顯示,作為質量競爭力指數的一項指標,發展能力的分值只有76.55,低于質量水平83.14的分值。蒲長城說,發展能力分值較低反映了我國制造業的整體質量水平還不是很高,還有很大提升空間。
記者看到,與去年相比,多數行業的分值都有所提升。其中,通信設備、儀器儀表、電氣機械、橡膠制品、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的質量競爭力指數分列行業前五位。但通用設備制造業、專用設備制造業、紡織業以及工藝品制造業等行業的分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。
蒲長城說,指數的降低并非反映了該行業質量水平的下降,也受企業基礎性投入高低、行業結構調整、產業集中度高低及國內外市場變化的影響。
“我國產品在標準水平、實物質量水平、產品的穩定性、不合格率以及適應性要求等方面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。”蒲長城提醒制造企業要練好基本功,立足于以質取勝,著力于持續、不間斷地提高質量水平,而非憑借一種產品、一批產品或一個階段市場上比較熱銷的產品來發展。
蒲長城還表示,國家質檢總局將每年定期公布上年度的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,并力爭將其變成長效指標,納入到社會和經濟統計的關鍵指標中。